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快讯  > 正文

南昌:倾尽一座城市的热情与力量聚英才纳贤才

来源:

南昌新闻网

作者:

-- 2022-12-20

摘要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方向。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方向。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深化培育人才发展新优势,加快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全面部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全力实现“两个大幅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如今之南昌,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发展环境持续向好、集聚态势初步形成,“天下英雄城 聚天下英才”品牌不断唱响,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高位推动 不遗余力求贤引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当前,全国生产力布局面临调整,生产要素加速向中心城市集聚、向城市群集中、向综合枢纽汇聚。作为中部省会城市的南昌,有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必将在新一轮生产力布局调整中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任何时期都有条件成就人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南昌抢抓机遇、加压奋进,坚持把人才作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用心用情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四篇文章”,努力将“人才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把准方向,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去年10月23日,在南昌市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百场校招”活动启动仪式上,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为南昌代言,发出“追梦何必北上广,英雄城里正当时”的“求贤令”,传递了南昌求才爱才的信心决心。

今年5月19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大抓人才工作,持续唱响“天下英雄城 聚天下英才”品牌,加快打造全国重要人才集聚中心。

10月9日,2022—2023年度“10万人才”来昌留昌工作布置会召开,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强调进一步做好岗位征集、校企对接、信息宣传等。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将人才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推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趋完善。全市上下“大抓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英雄城正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日益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南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成就南昌、让南昌成就人才。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已组织1992场“百场校招”,建设79个“赣才归巢工作站”,吸纳14.26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创业就业。同时,落实11.28万名2022年应届高校、技校毕业生在昌就业。

充实后备,锻造高素质“四有”干部队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精心选拔选调生、党政储备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源源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吸引和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

2016年1名、2017年7名、2018年9名、2019年30名、2020年33名、2021年55名、2022年196名……坚持从高等学校选调应届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逐步调整完善政策举措,扎实做好选调生接收安置、培养管理工作,越来越多选调生选择南昌、扎根南昌。

“我希望能积累更多基层工作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9月3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肖蕃通过参加南昌市引进党政储备人才招录,回到江西进入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局工作,开始在一线工作中磨砺成长。

为解决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断层、专业学历偏低、年轻干部储备不足等问题,我市创新实施了“党政储备人才引进计划”“大学生基层专干选聘计划”,加大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接收力度,今年共引进982名市党政储备人才、1006名大学生基层专干,接收196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其中,党政储备人才硕士以上学历954人、占比97.1%,大学生基层专干均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为我市干部队伍建设蓄足了“源头活水”。

 

精准施策 架桥搭台留才育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南昌深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全市人才战略布局日趋完善,一套“高中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全链条政策体系在南昌已然成型。

在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已有12位院士、1000余名各类人才、82个人才项目汇聚于此,包括中科院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等一批重量级大院大所和企业,是全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主体的主要聚集地。

“南昌在人才、政策、资金、市场需求等方面给予我们科技创新企业很多配套支持,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北航江西研究院院长傅健说,刚来南昌时,他通常要北京、南昌两地跑,现在他已经由“候鸟”变成常驻,南昌已成为他的半个家乡。

引进人才,除了有好政策,还必须有好平台。今年,我市坚持产才协同发展,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不断推进人才平台建设,提高产学研用效益,推动人才平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方面,想方设法助力人才平台发展,建立了“以投代补”激励机制,联合央企、市区国企平台共同组建了40亿元人才产业基金、1亿元VR人才基金,为1133家企业发放“洪城科创券”、999家企业发放研发补助2.32亿元,充分激发和释放广大人才和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提升重大人才平台建设能级,目前全市已经建设了10家“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同时,依托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加强人才项目引进,高标准规划、推进江西人才主题公园建设,做强引才聚才的“磁场”。

除高端人才外,我市还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构建了从“洪城杯”技能竞赛——“洪城技师”评选——“洪城工匠”选树——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洪”字品牌四级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导我市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七届“洪城杯”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6200余名,526名技能人才获得“南昌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开展3届“洪城技师”评选活动,评选重点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洪城技师”149名;开展3届“洪城工匠”选树活动,选树“洪城工匠”199名;建成11批5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鲜花需要苗圃的培育,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苗圃——载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我市通过不断协调争取,已基本形成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三级梯次鲜明、互补共进的技能人才培养载体格局。

南昌搭建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对标国内一流技师学院,划拨500余亩土地,投资18亿余元,高标准建设南昌技师学院;建成市管技工院校18所,拥有在校生2.5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7%;深入实施职业技能三年提升行动,组织技能提升培训班5100余期,发放培训补贴人数达26.4万人,金额2.48亿元。建成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等各类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69家,培养培训技能人才逾45万人次……项项举措厚植成长沃土,高技能人才在南昌拔节生长。

 

强化保障 优化服务爱才敬才

落实政策、做细服务,是吸引人才驻足的一个重要因素。深知人才重要性的南昌,立下了“奋力打造全国重要人才集聚中心”的目标,从落户有奖励、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购房有实惠、岗位有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和量化指标。

为完善政策“保障网”,南昌先后制定了《南昌市人才资金保障机制》,从落户奖励、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创业贷款等方面提供来昌留昌人才优惠政策,保证聚才计划落地。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天下英雄城 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的意见》及33个配套细则,通过项目资助、奖励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实施顶尖人才领航等六项人才引育计划,筹集50亿元实施英雄城聚才计划,筑牢集聚人才“主阵地”。

在政策兑现方面,南昌建立责任清单、工作专班、协调调度、数据报告等制度,实现“人才10条”优惠政策网络平台“免批秒办”。申报人可在南昌市人才“港、网、窗”一体化服务平台、南昌城市大脑平台、“i南昌”APP、“i南昌”或支付宝小程序等各类平台进行申领,无需提交任何证明材料,全过程由平台系统调取申报人各项审核信息,采取大数据比对的形式进行审核。

“落户就有1000元奖励,和1万-5万元的生活补贴,创业有创业融资扶持,买房还可以享受补贴……这么好的政策,最能给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归属感。”作为一名江苏学子,江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刘园园被南昌“人才10条”政策深深打动,毅然选择留昌就业创业,“南昌‘真金白银’对人才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我相信会有更多人才选择南昌、留在南昌、建设南昌。”据统计,自2020年6月《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简称南昌“人才10条”)出台以来,通过线上平台,已经兑现奖励补贴超13.5万人,兑现资金超19.3亿元。

“安居”才能“乐业”。居住问题是青年人才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才服务最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南昌着力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工作,结合青年人才住房全周期需求,采取建设青年人才驿站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形式,多措并举解决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努力让青年人才在昌实现安居乐业。目前我市已有2736套、2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实现“拎包入住”,受理人才申报购房申请500余人,为高层次人才兑现购房补贴1800余万元。

同时,为给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南昌连续开展了15届“南昌人才活动周”、13次专家人才服务日和服务基层活动,累计为150多名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并从去年开始,将全市1492名高层次人才纳入我市定点机构享受免费体检等医疗保健服务。在去年市县换届中,南昌注重从各类人才中推选市、县(区)“两代表一委员”,不断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不止是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南昌很温暖,所以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应归功于这座城市对‘外人’的态度。”来自成都的江西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邱吉刚说。

数字点击

50亿元

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天下英雄城 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的意见》及33个配套细则,通过项目资助、奖励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实施顶尖人才领航等六项人才引育计划,筹集50亿元实施英雄城聚才计划。

1992场

一年来,全市已组织1992场“百场校招”,建设79个“赣才归巢工作站”,吸纳14.26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创业就业。同时,落实11.28万名2022年应届高校、技校毕业生在昌就业。

19.3亿元

自2020年6月《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简称南昌“人才10条”)出台以来,通过线上平台,已经兑现奖励补贴超13.5万人,兑现资金超19.3亿元。

45万人次

建成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等各类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69家,培养培训技能人才逾45万人次。

526名

已开展七届“洪城杯”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6200余名,526名技能人才获得“南昌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开展3届“洪城技师”评选活动,评选重点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洪城技师”149名;开展3届“洪城工匠”选树活动,选树“洪城工匠”199名;建成11批5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心声

与南昌同成长共进步

潘彬(南昌凯迅光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南昌秉持用事业留人、用环境留人、用机遇留人的理念,以强烈的人才意识、鲜明的用才导向、良好的成才环境,全力打造各路英才施展抱负、大显身手的广阔平台。对此,我深有体会。

2015年,自称半导体光电子学“研究狂”的我辞去华中科技大学教师的工作,转而“下海”做研究。我和我的技术团队先后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考察选择创业地点。抱着“看看情况”的心态,我们来到南昌。不设任何投资门槛、不指定注册金额及注资时间……南昌的这些优惠政策让我们非常心动,不久后便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

落户之后,政府除了帮助我们建厂房、搭平台,全方位解决了人员的后顾之忧外,还通过划拨专项科研经费、引导我们申报科研项目助推我们快速发展。种种礼遇,让我们感受到了南昌的爱才惜才之情,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南昌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如今,凯迅光电没有辜负南昌,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四元系LED芯片制造商,也是国内首个制作6英寸高效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且成功将其使用在卫星上的企业,填补了国内大尺寸高效太阳电池外延片空白。

免责声明:本站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服务,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和土拍网无关。本文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电话0512-65980160,我们将立即删除!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