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轮楼市调控虽导致整个行业趋于低迷,但中小房企所受的影响显然大于大型房企。大型房企的销售业绩较好,比如,今年10月,龙头房企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率先突破千亿元销售大关。与大型房企业绩逆市增长相反,大量中小房企业绩低迷,造成房地产业总体销售数据下滑。
本轮楼市调控虽导致整个行业趋于低迷,但中小房企所受的影响显然大于大型房企。大型房企的销售业绩较好,比如,今年10月,龙头房企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率先突破千亿元销售大关。与大型房企业绩逆市增长相反,大量中小房企业绩低迷,造成房地产业总体销售数据下滑。
从上市房企的数据来看,业绩分化现象也非常明显。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对A股87家排名在100名以外的中小上市房企研究发现,今年前三季度,上述87家房企仅实现营业收入540.56亿元,同比下降1.94%。而在同期,A股的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实现营业收入461.3亿元,同比增长57.4%。与动辄百亿元的销售额相比,多数中小房企前三季度的销售额在20亿元的规模以下,一些小型房企前三季度的销售额甚至不足亿元。在楼市调控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格局表现得更加明显。
此外,部分中小房企生存堪忧,也有策略失误的因素。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广州某在港上市房企正在筹划一笔重要融资,以缓解资金压力。该企业曾在2010年高价拿下广东某地的数宗土地,但在今年的销售阶段,由于土地成本过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未能按时到位,导致项目一直处于滞销状态,造成资金链紧张。
近年来,不少房企未能把握好开发节奏,在市场向好时高价拿地,但在调控深化阶段,部分房企不得不采取高利贷等方式进行紧急融资,或通过出售项目求生,甚至选择退出房地产市场。
此前,绿城等大型房企因策略失误一度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但很快获得融资而起死回生。业内人士强调,中小房企在抗风险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且品牌价值的欠缺导致企业在关键时刻难以获“援手”。在对形势判断失准、企业策略失误之时,中小房企更容易陷入困境。
调控加剧行业洗牌三成开发商或出局
中小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普遍吃紧,已是不争事实。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解读中资地产商融资困局时曾表示,对中小房企而言,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倒闭案例可能重现。标普在报告中称,今年将是楼市“两极分化年”,部分中小房企出局会让强者愈强。
今年下半年,昆明有两个房地产项目挂上了万科的招牌,一家是云上城,另一家是启鸿假日城市,由于两个项目的开发商资金紧张,不得已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
“目前寻找合作建设的中小房企很多,希望通过转让项目或合作,来缓解资金压力。”宁波一开发商透露,如果主业不是房地产的企业,可以缩减或撤离房地产领域,抵御调控风险。但专一经营房地产开发的中小房企,尤其是对吞吃“地王”的中小房企来说,业绩就是生命,回款不及时,高息借款无法偿还,企业随时都可能垮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调控大锤一砸,无一幸免。”